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失與哀傷

失去的時候,會哀傷。

可失去的,除了身外物,還有工作、感情、心愛的人、親朋戚友、生命、健康、童年。

哀傷的面貌並不止於哭泣,哀傷時,會消沉、否認事實、抗拒、逃避、自責、內疚、生氣等等。

失去的時候,一般首先反應震驚,不懂得反應,之後否認,企圖告訴自己,不,事情沒這麼糟,它沒真的發生,待面對它真的發生了,討價還價,種種自責內疚後悔,「如果我這樣那樣事情就不會這樣......」或生氣,「為甚麼你丟下我?!.....你怎麼這麼忍心!」「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這自私!?.....」直到最終接受事實,那所失去的。

哀傷沒有盡頭。失去之後那震驚否認討價還價過程可以反反復復前後顛倒輪迴無數次。儘管最終接受事實,哀傷也還是哀傷,轉換成「甜蜜的哀傷」,思念起那失去的,可在裡頭看見撫慰。

而接受之後,往後碰到周年紀念日忌日或類似事件的發生,哀傷的輪迴可重新經歷一回又一回。

哀傷的時候,行為表現和平常異樣。情緒表現難以自我控制。

哀傷的輪迴會為期多久?完全因人因事而異。有人可以一兩個月內接受事實,有人在失去心愛的人後,耗其一生無法克服那哀傷而鬰鬰終生。

哀傷唯一真正的治療,是時間。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自殺

曾經,有一位朋友跳樓自殺。自殺前不動神色把身外物處理妥當,一一送人。

想起來仍心痛無比。自殺所帶給生者的震驚與傷痛,是無法痊癒的傷口。

輔導裡遇見有自殺念頭的人多不勝數。唸著輔導課時,討論這課題都特別沉重。

如果有人對你表示要自殺,你怎麼辦?自然反應是怕,好不好談,會不會談了更加強對方自殺的念頭?要怎麼談?

「死掉了好過!」這樣的念頭很平常,不等於一定付諸行動。那可以只是人性自衛機制的反應,這麼想一想,彷彿便得到安慰,覺得還有最後一條路走,心裡稍得解脫。並不深入思考自殺,自己生命的結束。

可怎麼知道一個人是不是認真地要自殺?問,用心看,對方的自殺計劃。想用甚麼方法,準備怎麼自殺。真有心自殺的,一般會有明確計劃,甚麼時候,用甚麼方法,怎麼做。一般已反復思量無數次。待透露,是在發出求救訊息。「救我!阻止我!」

自殺,很可怕,可以怕,但不要怕去談,若能面對,和對方談,也許你可以挽救一個生命。

要自殺的人,心裡充滿憤怒悲傷痛苦絕望孤獨,不是要去死,是不要再承受那痛,那冰冷透骨的孤獨,看不見其他可能性,看不見其他路,把自己生命結束,是唯一的方式,終結那無法言喻的痛與怒。

莫帶審判的心去看待,嘗試理解,用心體會,對方的痛苦,心裡的憤怒,裡頭的絕望;用心聆聽,讓對方知道,你明白,你理解,有人明白,有人理解,有人懂,他不完全孤獨,他有你的陪伴。

要談,若有人對你表示想自殺,要安靜和他談,談,聆聽,陪伴,對方的傷痛孤獨與絕望;談了,不會加強對方自殺的念頭,會減輕。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深入傾聽

在我個人的經驗中,當我覺得有人深深聽進我的話時,我全身的每個细胞會感到一陣放鬆。這樣的放鬆,最令人吃驚的效果是带来改變。我已從自己的生命中知道,雖然生為宇宙之子,但却身陷在一個有自己想法的獨特身體中,而我所能感受到的最大激勵,就是来自深入傾聽後的放鬆。

───《来自宇宙的新小孩》("The Children of Now")
Meg Blackburn Losey


最近辦了個有關輔導的工作坊,座上有人問:「聆聽能帶來甚麼改變嗎?」

我的經驗,聆聽能帶來最大的改變。問題是懂不懂得聆聽。懂不懂得用一顆心來聽,接受、包容的心,用愛,不審判的心,去感受對方。

很多時候,我們聽見的是自己的聲音,自己的焦慮恐懼煩惱,沒聽見別人。我們聽後所反映的,是自己裡頭的陰暗。

唸著輔導時,我曾經崩潰無法停止哭泣。童年的創傷潮水一般淹沒我。十多位同學及講師就那麼樣,靜靜坐著,陪著我。感受著我的傷痛。終於可以說話,我看見,他們都聽見了。他們感受了我的感受。我心裡的恐怖憤怒哀傷。我看見,他們的眼淚。

那個剎那深深觸動我。他們聽見!他們知道!他們明白!

本來我是那麼孤獨。那個剎那,我發覺自己的孤獨有人知道。原來,我不完全孤獨。

那個剎那,改變我的生命。完全改變。

那便是聆聽,深入傾聽的力量。

關於死亡

朋友的丈夫哮喘發作搶救不及,那麼樣,去逝了。

另外一位朋友打電話跟我報訊,隔著電話,我清清楚楚,那麼強烈,感受到,看見他的驚慌失措,他的無助。

當死亡發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被提醒,死亡的存在。那我們忙碌於生活,不去深思,逃避去面對的實體。

我們總在想,是的死亡存在,是的有一天它會發生在我身上。總在告訴自己,有一天,將來的一天。

不願意告訴自己,那一天可能就是今天。

今天它可能發生,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不是我。

今天它可能發生,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不是我身邊的人。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你的遺憾是甚麼?有甚麼是你放不下的?

如果今天你心愛的人不告而別,你的遺憾是甚麼?你的傷痛是甚麼?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習得性無助

曾經輔導一位家暴受害者,聽著她說話,看著她的恐懼,我心裡怒氣升起,對那施暴者的殘暴狡滑充滿憤怒。

那憤怒裡頭,有一部份是她的憤怒。 她被壓抑卅年的怒氣。她無法表達,投射予我的憤怒。卅年的折磨,她活在恐懼裡。她感覺無助。卅年後,對方離開了她。她很慶幸,可在對方離開後五年,她仍然 感覺無助。對方仍然在掌控著她。遠在國外,仍打電話來騷擾她。肉體上沒能對她拳打腳踢,精神上,她仍在被拳打腳踢。

我問,如果你不接他電話,不要聽他說話,會發生甚麼事?她驚恐地張大雙眼:「不不不,不行,他會讓孩子都不要認我做媽媽。」

「他真的很厲害的,他很聰明的,他有辦法的,他甚麼事都做得出來!」

儘管孩子們現在都在她身邊。

對方遠在國外的五年後,她仍深信自己的無助,他仍掌控著她。

我心裡深深感覺悲哀。

想起習得性失助。曾經的生活環境,她無處可逃無法改變,只能無助、無力地承受。現在,她不曉得了自己的力量。

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失助(或稱習得無助論、習得無助、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爲描述學習態度或心理疾患的心理學術語,主要用於實驗心理學。

「習得性失助」可解釋為「經過某事後學習得來的」無助感,意謂著一種被動的動物消極行為(也包括了人類行為), 其中被動的因子占相當多數。

簡述 習得無助感最常見的描述是:一個人消極的生活情況,經常沒有意志力去戰勝困境,而且相當依賴別人的意見和幫助。成因不單是生活情況的改變,或是特殊的生活體驗,服用藥物有時也會造成這種心理困境。

在諸多造成習得無助感的成因當中,最顯而易見、可預測的是大環境的改變,如戰爭、飢荒、旱災都會造成一個人出現習得無助感。

例如心理學家曾研究二次大戰猶太人大屠殺時的集中營倖存者,發現他們開始拒絕關心和鼓勵自己。現代社會中容易造成習得無助感的環境則有:精神病院、孤兒院或是安寧療養機構。

當人類得到習得無助感時,他們通常會從三個角度來處理問題,也就是:
‧個人(Personal):他們也許會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換句話說,傾向於針對問題來內化自己。
‧普及(Pervasive):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影響了生活中每個層面。
‧永恆(Permanent):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是不可能被改變的。

習得無助感的理論,最早是在1975年由賓州大學心理系的教授馬汀‧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所完成的。他使用了三隻狗與鞍具行為來做為習得無助感的試驗。第一隻狗簡單的被加上鞍具,隨後被解下。第二隻狗被加上鞍具之後,接受短暫但有痛感的電擊,狗可以經由碰觸槓桿來停止電擊。第三隻狗與第二隻狗並排,並也接受同樣的電擊測試,牠前面也有槓桿,唯一不同的是槓桿沒有停止電擊的作用。 在實驗結束後,第一隻與第二隻狗都迅速的恢復原先的狀態,但第三隻狗則被診斷出有臨床慢性消沉症狀,也就是俗稱的憂鬱症。

另外一個較小規模的試驗是將兩組狗兒放在吊床當中,第一組狗兒被輕微電流電擊,但牠們能夠停止電流,另一組狗而則不行,當這個吊床實驗做完之後,再 將這兩組狗兒放到一個有障礙物的屋子,第一組狗兒在屋子中遭受電擊時,會跳過障礙物逃走,第二組狗兒在遭受電擊時,則不嘗試逃走,只會躺在原地不動,這就 是習得無助感,儘管狗兒看到第一組的逃走範例,也知道自己能逃走,但他們並沒有嘗試。

在其他實驗當中,還用了不同的動物,結果都非常相似。在所有試驗中, 造成習得無助感最強烈的原因,是造成心理上認為自己無法控制某件事情,進而產生了消極的刺激。

此外,也有與人相關的實驗,例如,一個人坐在一間可停止噪音的小房間裡,他如果找到可停止噪音的開關,並停止它,這個試驗者的心理狀況就加強了,僅管噪音相當小聲,一點都不干擾。這種簡單的意識到自己可改變小小地方的心理狀態,就相當足以作為習得無助感的對照。

────資料:維基百科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情感隔離

有一段時間情感隔離,聽了甚麼悲慘事件,不會感受悲慘,只懂得淡淡一句:人生就是這樣的啊!生老病死啊!

誰說了甚麼興高采列的事,我也淡淡一笑,呵。

情緒毫無波動。

也沒甚麼不好,馬照跑舞照跳,工一樣做日子一樣過;但麻木不仁,對一切都失去熱情,說不出自己怎麼回事。

唸輔導初期,很多哲學理論;講師要感覺嘛,我用一大堆哲學來理論我的感覺。

直到一天天崩地裂,突然 終於,碰到自己心底最痛的傷口,清清楚看見自己內心裡最黑暗、最脆弱的那個點。看見,自己的許多痛,與怒。

一路走下來。

回頭,才明白了自己曾經多麼情感隔離。

不懂得自己的感受,遑論去體會他人的感受。

不知道自己的不捨、傷心、迷失、困惑、不甘、焦慮、憤怒、恐懼、、痛、歡樂、興奮........,不曾面對,不曾感受,我怎麼知道,怎麼感受他人的不捨傷心迷失困惑不甘焦慮憤怒恐懼等等等等感受?我也努力了做個好人熱心助人,但,總有那麼一層空氣,團團包圍我,我有種難以言喻的冷漠。

走了過來,再看,發覺身邊好多人,常也說不出自己的感受,說不出種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