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新年進歩

聖誕假期我很放任地一整天躺著追電視劇Criminal minds.
躺在床上追電視劇,某個瞬間忽然想:如果家人在身邊,會有人開聲說我嗎?這麼放任!會有人趕我起身去做點「像話」的事情嗎?

在英國生活,東西方文化比較,時常讓我感慨一般華人的難以鬆懈,總得營營役役螞蟻般忙個沒完,甚麼都不做,是「懶!」天大的罪名;人家不出聲,自己倒先產生愧疚感。
倫敦天氣好時,常看見男女老幼草場裡或躺或坐。那樣子隨性的停一停,華人社會真不常見。
那急急忙忙地將所有空間填滿,背後是是多少存在的焦慮感(Existential angst)?沒有活動進行時,生命的空洞、孤獨與虛無感。

我喜歡有事沒事放任一下自己,在一個不一樣的空間裡,生活,試探探索與經歷,沉澱沉思與沉澱。
我長大了,知道自己好得不得了,我再不需要努力做個好孩子。
我仍然是爸媽的孩子,但我已是成人。
如果他人無法允許我,我知道我可以允許與信任自己。我沒有那樣的焦慮與恐懼,害怕自己放任了便墮落。害怕被指責不長進。

Carl Rogers說的,人類一如馬鈴薯,只要有光,馬鈴薯必定向著光發芽成長。
我想信任與允許一如陽光。
我想我們需要學習信任與允許自己。

將是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進歩!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停一停。想說的話

最近一直覺得無力給這個博寫些甚麼。
不是沒有感想或想寫的。是想來想去感受來感受去,不知道該怎麼說自己內心裡想說的。
也許是時候我停一停。

我想說甚麼?
有一些讀者來信我選擇不回。
可以回的我都回。
我讓自己好好地努力地用心做人。
不回的,是針對你說的話,我不知道可以怎麼回你。
一些,我覺得不回比較妥當。
讓你知道,我都讀了。
所有來信,我都用心地讀。

有一些留言,我不以刊登。
基於同樣原因。
我都用心讀了。
心裡深深祝福。祝福你,在無盡的苦痛與折磨裡,不放棄,一天,看見遠處的光。
找著你自己。
體會這些苦痛的意義。

另外,經由一些讀者的信,他們接觸輔導機構的經驗,我有一些感觸,很想說一些話。
我覺得想從事輔導的人應該接受輔導。被輔。
不是一次兩次略嘗被輔滋味,是許多次,直到你親自、深切體會及面對,自己的脆弱,進而體會生命的脆弱。
體會了那個脆弱,你會,對找上你,找上輔導的人,懂得溫柔與柔軟。
你會知道,對方的脆弱。
而不致在自己的「無知」裡無心地打擊對方。

幫人和拯救自己是a thin fine line。
你知不知道呢?你的幫人,是不是拯救自己?是不是藉對方的脆弱以感受自己的強大?是不是藉此以讓自己對自己感覺良好?是不是藉此隱藏自己的陰暗面?

再,我不喜歡宗教性質的輔導方式。我不是否定宗教的存在價值。
而是,你做輔導是為了助人還是為了引人入教?

我認同不同宗教的許多教義,及裡頭萬宗歸源不同詮釋但殊途同歸的方向:愛。
而我不喜歡的是,宗教將人分離。基督徒、天主教徒、佛教徒、回教徒。
楚河漢界。
我們不都是人嗎?

我會暫停寫這個博。
也許一個月也許兩個月。
多久,我不知道。
但我一定會回來。

謝謝你,這些日子來,你的陪伴。與愛。
謝謝你,你給予我的經歷與學習。

再見。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不友善的話

為甚麼,人們會說不友善的話?
我曾經對之最不友善的人之一,是我媽。
曾經,媽媽傻呼呼地和我閒聊她對某某誰誰說爸爸甚麼怎麼不像話,我聽著一把火起,徹底不給臉便罵:你跟他們說來做甚麼?你以為這麼說他們會同情你嗎?他們會幫助你嗎?不會!他們會瞧不起爸爸,瞧不起你!你沒錢吃飯了,他們會給錢你送飯給你吃嗎?!........
媽媽傻住。不知如何應對。

當時的那番話,是我心底的許多痛。
自小看著父母吵架打架長大,一而再聽媽媽罵爸爸沒用,看死他一輩子沒出息,爸爸兇狠但軟弱的反擊:我會做給你看!指著家裡這個那個是他買的,努力申訴他的成就。
小小的我,那個痛。誰明白呢?那個看著聽著的孩子,心裡的千般萬般感受。
孩子的無助與無奈。孩子的憤怒、恐懼、不安、迷惑、焦慮,對父母的失望。
那個剎那,不知覺地曾經的痛排山倒海將我淹沒,破口大罵,罵媽媽。

廿餘年後,回想那一幕,我聽見媽媽的失望。
她愛的,選擇了與之相守的,沒能好好照顧她。
她的委屈與艱辛。
我看見,自己曾經的傷痛。
都聽見了,都看見了。
媽媽對爸爸不友善的話,我對媽媽不友善的話。
那些話語下,生活所沒有教育我們的。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感受

轉載:不友善的社會/蘇絢慧

類似的的不友善的話,輔導關係裡的一位家暴受害者曾說:「我朋友說,便讓他打嘛!反正他有錢給你就是了!」

功利主義社會之外,同理心的缺乏之外,我的感慨是:我們的生活教育,缺乏「感受」的教育。

那說讓他打有錢便好的朋友,徹底忽略,那被暴力侵襲的人的恐懼,他的感受。

如果你對自己的感受沒有認識,我很難想像你可以怎麼樣理解他人的感受。

關於自己的悲傷哀痛氣怒無助,你認識了多少?覺知了多少?面對了多少?

關於覺知,有腦子裡思考的,感官感受的,情感感受的。我愛和朋友做試驗,你頭頂現在感覺甚麼?頸項感覺甚麼?逐個身體部位問,時常得到答案是:沒有感覺。

還活著的嘛不是死人嘛,怎麼會沒感覺?
是沒感覺還是從來沒想過去認識那感覺?

問人感覺,得到的答案時常是思維結果,不是感受。
這個我唸輔導第一年時被講師無數番折騰。講了一大堆,講師一句話「這個不是感覺」,我得再努力,無數番努力,心與腦無數回交戰,終於一天腦袋安靜,聽見了自己的心。我心裡的感覺。

生活一直教育我們要理智生活。
理智生活沒有錯,但純理智忽視感受,那在我而言不是生活。
那是機械化的存在。和行屍走肉相差無幾。

後來回想起,真喜歡唸輔導時的check in, check out. 每一節課開始,沉靜內觀,自己那當下的感受,向班上報告。每一節課結束,再做檢查、報告。
它訓練了我覺知自己的感受。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一點兒,關於華人文化

如果我一直待在華人文化裡生活,我會這麼感受嗎?

現代的英國文化很鼓勵讚揚及肯定小孩。
我在英國看見許多自信的,勇於表達自己感受的小孩。
我高興,我不喜歡,我不喜歡甚麼因為甚麼。他們懂得表達。

見的華人輔導個案,時常聽見當事人責怪及批判自己。
我不應該這樣子(患上精神病),我對不起父母.........我失敗.......
不得己地患上精神病,還得不停譴責、批判自己。

跟當事人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不容易呢你獨個兒在這兒生活努力求學........
對方眼淚大顆大顆落下,嗚咽哭泣:我多麼希望我媽這麼對我說.......

這類情形,我在輔導關係裡時常遇見。
那些孩子的心聲。

長大了,正正經經求學,讀完大學,讀完碩士,有一份正正經經的工作....一天,和怑侶分手,或工作上發生一些問題,等等,精神崩潰。
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

對一個陌生人(輔導員)說:我多麼希望我爸/媽對我這麼說。──我已經做得很好。我很好。
那個成人底下,一直沒有長大的孩子。
渴望,父母的肯定與認同。

華人的傳統是小孩不可讚,讚了就鬆毛鬆翼。
是的,它讓華人是華人;我在英國生活,看見許多華人真比較起來比較hardy,吃苦耐勞,精神堅毅。

也許,可以做的是不無意義地稱讚,但學習由一個孩子的立場去體會,小孩的感受,小孩感受上的需要。
因為,他們是人,而人是情感的動物。

人不是僅有理智、沒有情感的機械。
小孩是人。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痛苦

混亂升起的地方,就是寧靜可以升起的地方;哪裡有混亂,我們透過智能,哪裡就有寧靜。

痛苦存在的地方正就是無苦生起的地方,它終止在它生起的地方。如果痛苦生起,你必須就在哪兒思考;你不必要逃跑,你應該就在那兒解決這問題點。從這些事中逃跑,你不是依照真實法修行。你要到何時才能見到苦諦呢?

──阿姜.查/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痛苦中的當事人對我說,希望往後的生活無憂無慮。
要怎麼樣才是無憂無慮呢?生活一帆風順無災無難終生?
可能嗎?
年少時讀過一本漫畫,女主角聰明美麗瓣瓣掂人緣好,可她非常煩惱:為甚麼我沒有煩惱?我要煩惱!!
讀著莞爾。
年長一點兒,我思考天堂概念,無憂無慮的天堂,一切完美;那麼,身在其中,我怎麼知道甚麼是美好?如果一切皆美好,沒有缺失的對比?

很印象深刻Eckhart Tolle 在 The Power of Now裡提到,自己生命的轉化,就在他極端痛苦時,他對自己的痛苦投降。那一刻之後,他的生命不一樣。
生老病死無人可以避免,天災人禍擱一邊,出世的那一刻我們便己註定受苦。

生命的本質是苦。

我想,我覺得自己很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沒有苦難,而是接受了生活本有苦難。
苦難生起時不逃避,反正逃不了一輩子,與苦同在吧!它大不了拿掉我一條命,我唯一可以真正失去的只是我的生命,命還在便看一看,這經歷裡我可以學習的是甚麼。我的功課是甚麼。

曾經無法逃避地沉淪於痛苦,無數掙扎漫漫長夜一日由路的另一端回頭看,呵枊暗花明又一村。
是怎麼走過來的呢?
是極痛苦地無數思考置問悲憤哭喊探索裡走過來。
後來不再覺得苦,因為不再將苦視為苦。
痛苦存在的地方正就是無苦生起的地方,它終止在它生起的地方。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陪伴

曾經在我深陷於一段痛苦的感情時,朋友對我的不能自拔下了一句評語:「驚輸」。
那句評語讓我將自己從此與他人隔離。我內心的痛苦,那麼輕易便被否定了。
不說也罷。說了得不到任何理解與支助。
從此孤獨更孤獨。

不,我不怪朋友。
後來我明白,是我們的整個生活教育,那麼著重於理智生活,頭腦為先;心靈感受那麼被忽視。
許多人對自己內心感受不清不楚,遑論體會他人內心。

好幾回,輔導關係裡當事人說:「他們叫我不要想那麼多。」說時萬分孤獨。
坦白和你說,這句話對對方沒有任何幫助。它最大的可能是令那淒苦的心更淒苦。孤獨更孤獨。
如果他想多了,不是他要自己去想。想不想多,不是一句話便可以改變的。

說說拯救心態,看著他人的痛苦,我們會難受,難受了便希望快快有個辦法或答案,讓對方不再難過,於是你不再難受。
拯救的,是自己,不是對方。

如果不拯救,便是陪伴。如果很難受了,給自己一點力量,安靜承受與感受。
能夠陪伴多少是多少。
我的經驗,陪伴帶來的,是對方感受被認同。
一旦被認同,對方的力量自會生起。

有時,我們需要做的,是陪伴。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關於輔導

後來當起輔導員,常有人知道了會說:「一個小時聽人講話幾十磅收入,好賺喔!」
未必那麼好賺。
但我現在想說的不是這個。

關於輔導,它不是你講話他聽你講話,這麼樣罷了。
我受的訓練,許多基本理論及溝通技巧的學習外,最大的學習,是個人的成長。
受輔及課室裡及一切發生的經歷,赤裸裸地血淋淋地開展。生命的真相。
生命裡的苦、痛、傷、哀、恐懼、憤怒、不安、無助、憂慮、焦慮,種種,訓練過程裡學習坦誠以對,必須面對,每個星期寫報告。每個學期寫大報告。

不是每個人禁受得起。我好多同學中途退出。其中一位甚至精神病復發。

面對生命裡的諸般哀傷苦痛,一點兒都不容易。
過程裡我常嘲笑自己自討苦吃。那些流不盡的眼淚。
那些無法歇止的疼痛。

歩歩艱辛,我學習了陪伴自己。
愛自己。對自己寬容。
學懂不批判自己,不審判他人。
於是,懂得了如何陪伴他人。

一位good enough的輔導員,傾聽之外,給予你陪伴。
懂得信任你自己的力量。
他不告訴你答案,不說你該怎麼做怎麼走。
他幫助你找出屬於你自己的答案與方向。

輔導是非常個人的行業,很個人的修為。我不會說每個輔導員都懂得不審判。
每個人懂得的不一樣。每個人的修為不一。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擁抱哀傷與痛與所有

有時候,我會覺得很傷心。
有時知道自己為甚麼很傷心,有時不完全確定。
有時候我會覺得很哀傷。
有時明白自己的哀傷來自哪裡,有時候,沒有頭緒。
傷心和哀傷不是愉快的感覺。我不喜歡那個感覺。
但我學懂了不排斥它。不抗拒它。不忙著找人說話做些甚麼把它掩蓋。
它是生命的一部份。生命有喜有樂,有哀有痛。
便任自己。生活照常過,該做的盡量每天做。任那傷心或哀傷存在。
因為它應該被尊重。

是我懂得的哀傷,讓我學懂珍惜每一天生命裡的美好,讓我要自己每一天好好珍惜,盡自己能力去愛與關懷。

哀傷有它存在的意義,其它人們詮釋為負面的所有情緒,亦然。
擁抱它們,陪伴它們,問問:你來了,你怎麼了?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死亡。那個痛

輔導個案的最好朋友末期癌症,看著彷彿還行,病情突然劇變進院。
方達中年不煙不酒常運動保健的一個人,被診斷末期肺癌。

報紙每天翻開皆有死亡。
人們對死亡這課題的在意與認識在哪裡呢?
我們有在活著時好好面對死亡嗎?
還是繼續逃避,選擇相信死亡不會這麼快降臨?

爸爸去逝已逾十年。
爸爸去逝後我起心在臨終關懷機構當義工。
許久之後,才明白當時。
當時我們都不曾好好面對死亡。
都不曾這麼學習。

醫生告訴我爸爸末期癌症。
我不知道該不該讓爸爸知道。
不知道;爸爸那一輩,癌症等於死刑;對他說了,是否便讓他驚嚇之下一命嗚呼。
不說;那是他的生命,他該有權知道呀!以決定自己剩餘的生命要如何處決。
和家裡人談,沒有人可以決定。
和朋友談,答案各佔一半。
當時沒有人想到,如果談,該怎麼談。該顧慮甚麼。甚麼時機談。

後來我做的決定,是因為看見爸爸承受的痛。
沒有經驗,不懂事前安排臨終關懷服務。待看見爸爸痛得十分,十分厲害,要安排有人上門止痛得好幾天。
爸爸明確表示不要再入院。
我不忍心看著爸爸繼續承受那痛。因為不知道而繼續承受。我做了那個決定。
你知道自己的病情嗎?爸爸搖頭。眼神裡要我告訴他。
醫生說你癌症末期。
我看見爸爸眼裡的光消沉。
彷彿得到確定。
那剎那真痛。我的心。
彷彿我判了爸爸死刑。
二哥後天回到。(二哥當時在美國。)
爸爸輕輕點頭。
我知道你很痛。
如果你要等他........。
爸爸沒有反應。
如果你不要等,他會明白。
爸爸繼續沉默。

那一夜爸爸便去了。
要我陪在旁邊。然後去了。

我無法否決那個感覺,我是劊子手。
逾十年後,我知道自己做了自己當時所懂得,所做得到的。
但那個痛仍然痛。

逾十年後,我相信要有類似事件發生,我會處理得更好。
會和那個人更好地交談、感受、陪伴。

當時,那麼多要和爸爸說的話沒說。
爸爸要說的話,沒懂得讓他說。

要談,要面對,關於死亡。
要每一天都做好準備。
好好面對死亡,好好地活。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繼說陪伴

和同是輔導員的朋友聊陪伴,朋友說,將一個受傷的fellow traveller背或扛起走,相比扶著他慢歩向前;哪個比較容易?

陪一旁慢慢走,需要極強大的耐心、智慧、定力、心力與愛。及信任。

我曾經將自己童年一段終極背叛與離棄的經歷一再對人提起。一再敘述。腦子知道故事,一個事件的發生。內裡,並不真正明白發生了甚麼事。捉不著自己的心,內裡的感受。

它那麼痛。年幼的我難以禁受,無從明白,遑論表達。
於是隔離。
離得極遠。

絕大部份時候聽的人沉默。我捉不到自己感受,聽的人便也沒頭緒。只能沉默聆聽。

那是陪伴的層次之一。

一天,天崩地裂。某個機緣,我的腦與我的心轟然相撞。在我沒有防備的剎那,那個終極背叛與離棄嘩都沒一聲血淋淋的地獄崩裂在我生命。我無法生不如死,我血淋淋地感受極瑞疼痛與憤怒。我無法做任何其他反應。我無法歇止地哭。

連續一個星期,不停地哭。不停流淚。

在課室裡check in開了一個頭: It has been traumatic.....無法說下去,眼淚不受控制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哭到抽搐,無法呼吸。講師抱著我教我呼吸法。

那個痛。後來它讓我體會了惻隱之心。
我那麼痛。體會那個痛。
生命的傷痛。

是那一天,之後,我終於看見自己內心那個小孩。那個曾經極端脆弱孤獨恐懼憤怒縮在內心極陰暗角落的自己。

我開始學習陪伴自己。用心去愛那個小孩。
他曾經被背叛被離棄。
我學習不背叛不離棄他。

那之後,我逐歩學習陪伴。
陪伴自己。
陪伴他人。及孩子們。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再說陪伴

是經由輔導,我體會一切必須由自己開始。
要愛他人,我必須先懂得好好愛惜愛護自己。先照顧好自己才去照顧他人。
華人的大我精神容易將這視為自私。我則將之體會為自愛。
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再怎麼愛他人,那愛欠缺基礎。

愛自己是懂得對自己寬容,原諒自己,接受自己,喜歡自己,不審判自己。
如果我做得不夠好,是,我不夠好,那麼我再努力。
如果我悲傷憤怒,我不讉責自己,我擁抱自己,允許自己。
我不是叫你對人大發雷霆哭鬧不休;我說的是,觀照自己感受,允許它的發生,允許自己感受悲傷憤怒哀痛。
看一看,它來自哪裡。
是面前這件事這個人嗎?還是面前這件事這個人所引發的一些陳年舊感受?

那是陪伴自己。
懂得了陪伴自己,再陪伴他人。
不然,陪伴,也許只是拯救。
不是拯救對方。是自己。
自己曾經的無助無力哀傷痛楚。

而愛自己,陪伴自己,是長遠龐大的工程與過程。
深沉的經歷。
在我,是永遠的學習。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關於陪伴/那審判的聲音

你熟悉嗎?認識的人裡,某人一而再,不停不停重復傾訴自己童年的創傷。
起先你很同情,陪伴領聽許多回後,一天你心裡說:Come on! Get over it!

我們習慣的,讓過去成為過去。
但怎麼讓過去成為過去呢?

過去的傷痛需要被看見、認同、同理。
所謂的放下,需要力量。
要放下之前需要提起一點兒力量。
被看見,被認同,被理解,是力量。
所謂陪伴。
陪伴是那個當下你在。
許多。許多當下你在。

那考驗你的耐性與愛心。
考驗你自己。
對自己,你有多寬容?多接受?
多陪伴?
多允許?
多接受?

你心裡可也怕傾訴太多惹人反感?

靜心聽一聽,看一看,看見嗎?聽見嗎?裡頭那critical的聲音。
你還可以做得更好。你應該做得比這個好。
你做得不夠好。
別抱怨。
你應該堅強。

要怎麼樣才是夠好,才是好?
為甚麼我必須堅強?
如果我不堅強了,又怎樣?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mad world



All around me are familiar faces,
Worn out places, Worn out faces,
Bright and early for the daily races,
Going nowhere, Going nowhere,
Their tears are filling up their glasses,
No expression, No expression,
Hide my head I wanna drown my sorrow,
No tomorrow, No tomorrow,

And I find it kind of funny,
I find it kind of sad,
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 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
I find it hard to tell you,
I find it hard to take,
When people run in circles,
It's a very very, Mad world, Mad world,

Children waiting for the day they feel good,
Happy birthday, Happy birthday,
And I feel the way that every child should,
Sit and listen, Sit and listen,
Went to school and I was very nervous,
No one knew me, No one knew me,
Hello teacher tell me what's my lesson,
Look right through me, Look right through me,

And I find it kind of funny, I find it kind of sad,
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 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
I find it hard to tell you,
I find it hard to take,
When people run in circles,
It's a very very, Mad world, Mad world,
Enlarging your world, Mad world..

(Gary Jules)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死亡與存在

Irvin Yalom曾經說,成家生孩子,是死亡焦慮,因為,成家生孩子,是一個life project.我讀罷哈哈笑。不是很多人可以接受這個理論吧?

後來和一位同學聊起,同學說,要結婚生孩子的時候,沒這麼想呀!

人們自覺自己所做所為是因甚麼嗎?人們是因甚麼成家生孩子呢?

我的推理之一是,因為生命沒有意義,打從出世那刻我們啟歩走向死亡。死亡是註定。打從出世那刻,我們一分一秒地成長著=老著、死著。

出世,就為了一天死去。可以努力不讓它那麼快發生,但沒有人可以意料意外,沒有人可以避免一天/突然死去。

活著,就為了一天死去。多沒意義的生命呀!

可就因為它的沒意義,我們為它賦予意義。死亡(可能很快地)發生前,你要怎麼活,在於你。

你要為自己生命賦予怎麼樣的意義,在於你。

成家生孩子,可以是你生命的意義。讓生命延續,很美麗呀。

我們便這麼樣存在著。

我,便這麼樣存在著。

中國人說,置之死地而後生。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Wounded healer

輔導個案裡有一位家暴受害者。最終因為傷得嚴重進院,英國福利制度,院方向警方報告,繼引進社工,馬上替她安排住宿,將她與丈夫隔離。

他彷佛沒有生命,立定決心不讓她有好日子過。她不在他身旁任他蹂躝,但他仍有辦法讓她煩不勝煩。沒完沒了的手段,沒完沒了的上庭與文件與交渉。

她多麼疲倦。那麼努力奮鬥。那麼疲倦。
帶著她與他四歲的孩子。沉浮裡要自己給孩子比較健康的成長環境。

為甚麼?!為甚麼?!她不停置問。
一回又一回的庭案與文件準備,一回一回她重溫噩夢。無盡的噩夢。
重溫他無盡的可怖與手段。她的無助與孤獨。
她無盡的痛。
所有她要別過頭去的。

「他抓住我的頭撞牆!」她邊說邊號哭。
人。她那麼瘦弱的身體,她怎麼在那許多折磨裡存活過來?

我心惻然。一回一回,要自己安靜陪伴及允許。她的號哭憤怒無奈與無力。

為甚麼?!我不知道為甚麼。我知道的是,自己會走上輔導這條路,因為生命路上,我曾經極傷極痛極孤獨。那個傷與痛與孤獨,把我帶到現在的路向。

我想,所有的傷痛與孤獨,它有意義。有一天,你曾經的傷痛與孤獨,將成為你的力量。它是祝福,因為一天你將祝福其他許多生命。一天你將有那個力量。

祝福你。深深祝福。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做輔導

回馬期間和一位輔導系講師聊起來,有學生不願挑戰自己,我聽罷二話不說:踢出去!

做輔導不是拯救他人。是陪伴傷痛。如果你不能面對自己的傷痛,不能對自己誠實,不能面對及接受生命的陰暗面,我會覺得你別做輔導比較好。做其他的吧。

Your client can go only as far as you can.我很相信這點。你去不到的,你帶不到對方。
所謂彼岸。
我不喜歡看見做輔導的藉助當事人滿足自己無法面對的自己,自己的陰暗面與脆弱。

我會覺得那樣子很危險。那樣子的輔導員把自己放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由高處往下看。權力的誘惑。它腐蝕人心於無形。

我唸輔導時,曾經講師挑戰一位同學,兇狠地逼迫他表露氣怒──你生氣呀!你敢對我生氣嗎?要發狂嗎?......那一幕很驚心動魄,在我。曾經我是個極度壓抑自己氣怒的人。我的成長背景是父母無盡的憤怒爭執而至暴力。我恐懼憤怒。

我的同學緊抓拳頭眼淚大顆大顆地滾落。無法以其他方法回應。難以用其他方法表露憤怒。

那一幕,讓我深深體會自己憤怒的壓抑。眼淚,它是許多氣怒的代言。它讓我重省自己的憤怒。成長環境與背景它的被壓抑。我的不懂得自己的憤怒與表達。

有多少大人可以允許及尊重小孩的氣怒?
小孩生氣了,便是不乖,是嗎?
是誰說小孩應該乖乖的呢?
小孩不是生命嗎?不該被尊重嗎?

我在英國唸輔導的經驗,如果你不讓自己成長,如果你心力不足,做輔導不是你該走的路。

請問一問自己,要做輔導,你的出發點是?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本來無一物

本來無一物,何故惹塵埃。

朋友在傷心難過時,這麼對我說對自己說。

我心痛朋友的傷心難過輕易被自己排拒否定。

那剎那我想罵粗口。
華人的放下自我、放下、不執著、活在當下etc.
說的時候我們明白了多少呢?

是的,本來無一物。我的體會是,你知道那「物」及「本來」是甚麼嗎?

我看見spiritual by-passing.
那不知道/認識自我而要放下自我。

我會說的是,尊重尊敬你的感覺。如果你傷心了,你傷心。你受傷了,你受傷。你生氣了,你生氣。
讓我們學習,對自己感受誠實。
那麼,你比較不輕易對他人的傷痛別過頭,難以面對。

尊敬尊重自己的感受,是愛自己。認同自己。
懂得好好愛自己,才懂得如何更好地愛他人。
你看見嗎?自己成長過程裡這些感受的不被在意與忽略?的不被尊重?
是怎麼回事人們被教育了那麼輕易否定自己感受呢?
人是情感的動物,人超越動物之處是思考能力,一如動物人有感官感受。
我們對自己的思考、感官感受及情感感受有多認識?
多自覺?

把傷痛摒棄一旁,可以暫時解決問題。
但它會一再來訪。
你的傷心受創憤怒,不直到你正視,它不會過去。

所有不曾被聆聽的,會尋找它的方式,要被聽見、認同。
也許生理諸多問題。也許精神出現問題。

正視與面對自己的感覺,尊敬它,是愛自己。

那可以很可怕,但你不會因此死掉。你會因此成長。
允許它。允許自己。
慢慢的,一點耐性,一點愛心──對自己。
不否定自己的感受。然後存在。

之後,再說本來無一物吧。
本來無一物,是的。但若沒看見諸事諸物,怎麼體會得到那本來無一物呢?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關於輔導

輔導,在我是靈性的成長。

不是給你一個答案,你該怎麼做人。

沒有誰可以告訴誰該怎麼樣做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一的成長背景環境與文化,個人獨一的特性。性情傾向。

輔導基本上是藉用輔導或溝通技巧,陪伴你,引導你,讓你找到自己的答案,屬於自己的生命。

莫忘,輔導員也是人,也走在同一條路上。也在探索自己的生命。陪伴你的同時,你陪伴了他。

輔導員本身也在不停成長。

我最近開始感覺自己該見輔導了。見了三年輔導,不夠嗎?

是,生命一直成長,改變不停發生。

我曾經問過這個問題,後來有人問我這個問題:那是不是養成了依賴?

我會說不是,因為生命不停成長改變不停發生。

Irvin Yalom曾經說輔導員或心理治療師該每隔一段時期見輔導,見見不同approach 的輔導員或心理治療師。

我的體會是,理論重要,因為它讓你有概念生命的一些現象,人的行為與思維;但更重要的,是個人的修為。個人對生命的體會。個人對自己的認識。

我一位督導曾經說:Your client can go only as far as you can.
我深深認同。你自己面對不到處理不好的,你帶不到當事人去到彼岸。

譬如說,你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譬如說,你和父母的關係。等等。

譬如說,當你要拯救,你自覺嗎?那剎那自己內心的無力無奈無助感?

見見不同approach的輔導員,是學習由不同角度經驗及體會生命。

輔導員本身才是最好的工具。你的修為,你對生命的體會。

愛心,不是理論教育出來的。是經歷與面對生命的苦痛陰暗與掙扎後延生的。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死亡的祝福

我想,推動我去活,讓我要自己開放、愛、學習愛的,是死亡。

自覺的,我同學Jo的意外身亡後,那個衝擊,那個時刻發生的,那個衝擊;那個恐懼無力無助與焦慮深植我心。

後來我每一回想起,思考,感受,都覺那是Jo留給我的祝福。

我的同學Jo,在她意外身亡前,Gilmore group裡她流淚和我分享,當她年幼,她看見、經歷的死亡。

Jo經歷了自己荒廢的生命。吸毒。擺脫毒品。和童年好友各自結束一段婚姻後,珍惜相互的理解,與對方結婚。執子之手。

孩子出世,先天性殘疾。夫妻倆哀傷哀痛五年,孩子去逝。

Jo經歷過來。她和她丈夫。

Jo對我說:我們害怕,不要再有孩子。現在,我們順其自然。

她時常在班裡大笑。她非常勇於挑戰。她非常坦誠自己感受。完全不掩飾。她笑,她哭,她兇。她直言。

突然一天,她被車子撞倒。昏迷。不再醒來。

Jo給我的祝福。關於死亡。關於活著。

時常,生活裡難過了,我想:如果明天我便不在了..........。

謝謝你,Jo.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文化

在英國生活下來,才突然清楚看見自己是華人。
因為四周環境那麼大的差異與分別。
英國讀書許多年,我一直是班上唯一的華人。

唸心理學時,一次講師要我們講自己的identity.
我講的是,我是女人,我是華人。
我是一個華人社會裡的女人。
我的媽媽,和她的媽媽,有她們的傳統觀念。女人該如何表現及生活。
我如何違反了那個傳統,和我媽關係一度惡劣。
我如何看見,自己是英國社會裡的一個華人。

英國生活下來,我發覺自己之前多麼對自己生活的環境take for granted.
知道自己是華人,但不曾深思。

後來和大馬朋友談話,在我覺得那只是自我的時候,朋友們說自己自私。
大佬,我心裡喊,這個不是自私。
自私是不顧他人死活。只求個人利益。

我看見的,關於文化的差異與醒覺。
華人文化推崇無我。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自己呢?自己在哪裡?
要為自己站一個點時便迅速怪罪,我自私。
如果照顧自己的同時沒有損害他人,你是自私嗎?

華人說的,放下自我。
我後來的疑問是,我是誰?是甚麼?
你知道嗎?「我」?
如果你不知道,你放下的是甚麼?
你知道自己要放下甚麼嗎?

西方文化自我。
我在西方文化裡生活。
不覺自我有罪。

要知道我自己,才能昇華我自己。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華人不是這麼說嗎?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關於死亡:說再見

三姨丈去逝逾十年了。最近的某個早上,煮了飯將飯打鬆,我想起三姨丈。想起,小時時常看三姨丈將飯打鬆。那是三姨丈的習慣。

三姨丈去逝的時候,我不知道。

一段時間後,打電話給家人,問候起三姨丈,才知道,三姨丈已去。

我沒有被通知,因為我人在國外,無謂。

成長過程裡,我不喜歡自己父母,三姨丈是我的模範。

我做不了甚麼,自己的沒有被通知,三姨丈的逝世。

逾十年後,我發覺自己沒有被給予和三姨丈說再見的選擇。

發覺,那裡頭的哀傷,是隔離的。

我哀傷,當時無法好好跟三姨丈說再見的哀傷。

爸爸去逝時,我掌權大局。整個過程裡強撐著不讓自己哭泣。不哭,由頭到尾不哭。

輔導班同學車禍意外去逝,我哭到無法自控。哭泣裡忽然看見,爸爸去逝時自己沒有流露的眼淚。那個失去。那個來不及說的。那個痛。

我要說的是,珍惜再見。好好說再見。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死亡

曾經病床旁陪伴一位老人家朋友,年餘,老人家躺在醫院不見天日,無盡頭的感染,逐漸神志昏迷,到後期,老人家緊閉雙唇不願進食。我知道,老人家要去,太受苦了。

可老人家先生不願放手。萬分努力要太太開口,喝水吃東西,甚至強硬把食物塞進太太嘴裡。

找來物理治療師幫太太做運動。

我看著,心裡慘痛。

輕輕跟老先生說,她等著你允許她去呢。老先生反應:我怎麼允許她去?我跟她說親愛的你去吧?我怎麼可以這麼做!

老先生還沒準備好,死亡,失去。

這麼樣,拖了好幾個月,老太太完全陷入昏迷。失禁,身體開始潰爛。

一天老先生垂淚對我說:我再不能看她這麼受苦下去。探訪太太時都靜坐一旁握著她一隻手。電話孩子們回來道別。

孩子們都說再見了,翌日清晨,老太太去了。

那經歷讓我醒覺,我最後的一段路,左右於那身邊的人。再神志不清,神識會知道,會不放心。會放不下。

便和身邊的人談死亡。不要力挽狂瀾地救我。要去了便去吧。屍體要怎麼處理。大家做點準備吧。

死亡無所不在隨時來訪,它未必等你老。大家多談死亡和後事吧。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知覺自覺

人的存在,是思考、感官感受及情感感覺。

今天上課受訓,講師讓我們做練習。練習「我知覺」(I'm aware of)。

我知覺自己身體各部位的感覺,知覺自己報告當時情感上的感受,知覺那當下腦筋裡掠過了甚麼。

我知覺那當下我所思考的,或我身體的感受,或我情感上的感受。

做著練習我想,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這麼樣,時刻知覺自己當下的諸多感想感受;生命會非常不一樣吧?

完形輔導的說法是,就知覺就好,知覺自己每一個當下的感受感想就好,不用企圖改變它。只消知覺。

是的,知覺自覺。都由這裡開始,知不知覺自不自覺自己所想所感所覺,還是不自主地被諸多潛意識不知覺操縱著盲目地生活?盲目迎合他人同樣盲目的諸多要求?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哀痛的意義

我曾經擁有兩隻貂,去年六月及八月,牠們相繼而去。

今天看回自己當時寫下的,心仍然疼痛。想分享的,是哀痛的意義。

後來終於體會自己內裡的傷痛,我裡頭的地獄;之後,從來不要自己忘記。不要逃避黑暗的存在。

因為,我比較喜歡後來的我自己。我愛後來的我自己。

便,不去抗拒黑暗。

怕自己生活順逐了,便忘記曾經的痛苦,便,輕率他人的苦痛。

哀傷,提醒我生命裡所有的失去,所有的痛,所有的憤怒。我的,和所有經過我生命的。

死亡,讓我帶淚擁抱生命。

比比去後,所有我生命裡離我而去的,逐個思念。都回來了。

遠而近。

曾經我情感隔離。我活得也不壞。很正常如絕大部份人的生活。

是裡頭被隔離的傷痛吧,它有自己的生命,它有力量,把我推向輔導路向。在輔導訓練裡,無處可逃地,莫名地,眼睜睜被那壓抑多年的哀痛壓倒。徹底瓦解。

重新再活。

那之後,體會了哀痛的意義。

後來我時常想,中國人說的,天欲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肌膚;裡頭有真理。

我的體驗是,我對他人的愛,源自我對自己的苦與痛的體會,正面相對,之後,對自己的惻隱之心;看見自己那麼受折磨的靈魂。可憐了自己。呵護了自己。慢慢,學會對自己好,愛自己。對自己寛容。

知道了自己那個痛與脆弱,才知道了他人的痛與脆弱。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小孩不懂事

已年長的你,回頭看自己童年,可有看見,年少時的一些或許多感受,如何地被成人忽略或忽視?

現在的生活,聽見有人說小孩甚麼都不懂/不知道/不懂事,我都會心裡很大聲:oooii!!!!!!!!!!

那麼深刻體會了,年少的自己如何被成人漠視內心無數折騰。

最近和哥哥談話,哥哥婚姻破裂,夫妻倆相互惱怒;我關心小朋友,問起侄兒侄女,哥哥說,小孩子現在不懂事.........。我跳了起來,侄兒十三歲了,十三歲的少年不懂事? 沒直接說出心裡的感受,只說,小朋友知道的。只是表達不出自己的感受。

心理的感受是,當哥哥說小孩子不懂事,是他無奈,無力;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否定,是人的防衛機制。難以面對時,便否定問題的存在。

且擱下哥哥那頭,要說的是小孩甚麼都懂。所謂懂,是他們會感受。因為人是情感的動物。我們被教育了以理智生活,錯覺了理智可以處理及解決生命的一切。忽略了感受。忽略了心靈的成長。

心靈的成長是重要的。

所有在發生的,多小的孩子,甚至嬰兒,都會感受到。他們的脆弱是,他們表達不到。

愛孩子,是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幫助他們表達那內心裡說不出來的,自己也不理解的。

那是,偉大的認同的力量。心靈的成長。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廣告

我想寫一個系列,關於同性戀。

如果你是同性戀者,或者你懷疑自己是不是同性戀者,或者你想理解同性戀者,等等,歡迎寫信給我:ykwongjiaai@gmail.com

為甚麼想寫同性戀系列?因為我有很多同性戀者朋友,我感受到他們的不容易,活在大馬社會,或,活在,對同性戀仍尚待認識的廿一世紀。

我的打算是另開一個博,連接在這個博裡。事前請得你的批准,讓我匿名登出你的心聲。之外,間中講些自己的認識、體會及感受。

無條件的愛

甚麼是迷信呢?相信鬼魂的存在是迷信嗎?

後來我想,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這概念是怎麼流傳開來的呢?

覺得,這個像迷信。

是誰說的呢,父母的愛無條件?父母對孩子都有要求,你這麼樣是好孩子,那樣子是不好,你應該這樣表現,我喜歡你這樣表現,我不喜歡你那樣表現;這些,不都是條件嗎?

時常對朋友說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缺失,裡頭因由,在於此。

沒有多少個孩子可以打從開始做回真正的自己。我們都被教育了如何表現良好。

年幼的時候,我們都收到那訊息,讓自己去討好了;否則,個人的生存受威脅。

如此這般,年長後往往不知道了自己,真正的自己是怎麼樣的呢?活在假我裡,那應對無許生命要求活著的生命;而生命的路,繼續開展,向前走著的同時不停回頭看,那個自在喜樂熱愛自己熱愛生命的小小孩呢?那即性快樂的小小孩呢?那個真我,他在哪兒?他在嗎?

在讀著的你,我說,你很好,你在活著,在努力活著,已經很好。你沒有不夠好。

父母的愛,我體會的是,父母因為對孩子的愛,難過痛苦時,便也承受那難過苦痛,賦予無許耐心,學習,努力學習讓自己去愛,去扶持及陪伴,讓自己成長,強大。最終,是無條件;起初,往往有許多條件。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療癒

一而再,看見或聽見人家說,讓過去過去,放下,不要執著。

放下甚麼?不要執著甚麼?

傷痛。

那傷痛有沒被真正聽到或看到?有沒被真正理解到?有沒被以愛心承受及包容?

年少時和媽媽關係不好,年長之後,我是理智地履行兒女職務,做一個盡責的女兒。但內心裡,我理智對自己說和媽媽性情相違,沒緣嘛蓋句華人的話;內心裡,和媽媽就是親不起來。

內心裡並不真正明白,偶而和朋友談話聊起,朋友說,你怪媽媽嗎?都過去了吧,你都長這麼大了,她當初也很辛苦。

我怪媽媽嗎?不覺得呢。是呀我知道當初她很辛苦呀!

直到一天,明天霹歷,回頭看見自己年幼的創傷,那當時,媽媽沒有保護到我。那麼忽視了我的驚慌恐懼。年幼的我在那恐懼裡堅強、孤獨地長大。

不自覺地學懂了不信任媽媽。不信任任何人。不信任親密關係。

媽媽當初的無法保護我,對我的漠視,儘管無意,在我年幼的生命,那卻是終極背叛。那我出世以來,仰賴以保護我的人,我信任的,背叛了我。在我極脆弱幼弱的時候,我投靠無門。

是那個傷,那個痛。

直到那一天,它被看見了。我哀哀哭了許久。允許了它被表達,被認同。

那之後,對媽媽的感覺才不一樣了。

那內心裡說不出的疏離,漸漸消彌。

不是我不去執著了或放下了,因為本來沒有執著或拿起甚麼。是一個傷口,一直沒被看顧療養。把傷口修復好,便好了。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轉載:只有愛能療癒

謝謝我的朋友,轉寄給我的這篇文章:

在深層的憂傷中,唯有愛,能療癒我們,暖了我們的心與生命。

只有有愛的人,能成為療癒者,有療癒力量。

療癒傷痛是條穿入低谷的路,看似暗潮洶湧,危機四伏,卻是最為靜謐與孤獨的路,直接進入生命核心,體會生命的悲歡離合,探問生命的意義。如果只是從外越過,或是繞道而行,傷痛就只能是被擱置,被遺棄,被拒絕的一份生命經驗。

這一趟直接進入傷痛的歷程,是不能假借他人之手,也不能企圖透過他人頂替來轉移的。要療癒傷痛,唯有進入傷痛本身,才能在痛苦之處,重新撫慰,重新理解,重新擁抱,與接納進生命,安放於生命,而不需時時刻刻提心吊膽傷痛將再發生,或是處心積慮的要將傷痛割除。

傷痛的終極療癒,就是不再痛了,反而看見這痛的記號,是一首生命的詩,不一定有道理,卻有豐富的領會與意涵。

只有以大腦理智的思考傷痛該如何解決,傷痛是無法平息,也無法療癒的。傷痛,是生命苦旅所留下的痕跡,是人生的經驗。既然是經驗,就是整個有機體,身心靈全面的承受與反應,有想法、有情緒、有行動,有著生理的經驗,有著靈性的經驗。如果單單想以「思考」來解決傷痛的發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也是離傷痛經驗遙遠的。甚至,是一種拒絕接觸傷痛的表現。

這種拒絕接觸的態度,將使傷痛遭到更大的不理解與排拒。

趕 緊想出一些方法壓制住傷痛的情緒,是一種生命生存以來習以為常的生存方式,因為日子還是要過,因為還是要趕緊面對生活的各項要求與需求,因此,不要太顧慮 傷痛,也不要停下來問問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人在這樣的對待下,漸漸的不再感知到自己,也看不到自己,傷痛,也好似不再記憶深刻,好似有發生又似沒發生了。

一切看起來都平靜,也都過去了,就像風暴過後。

但風暴過後,都有重建的歷程,也需要重新整理家園的時間,何以我們對待生命不是如此?

大家隱而不說的是,怕一面對傷痛就掉入萬丈深淵,一蹶不振,一旦被傷痛的負面情緒侵襲,可能無法終結。大家都自覺沒有力量承擔,於是,用盡力氣克制住自己的,也用盡力氣克制住他人的傷痛經驗。

只有愛,可以讓我們坦誠面對,只有愛,可以承接住在傷痛經驗中的各種悲愴情緒。愛是一份空間,也是一份包容,與接納。

不急著解決傷痛,傷痛,才能真的得到引流與撫慰。

在 療癒的過程裡,對人而言,也挑戰人們對「傷」與「痛」的敏銳反應與照顧能力。許多人的成長經驗,所受過的傷痛常是被忽略、被任意對待或被指責的。而不是被 關愛、處理與耐心照顧的。無論心所受的傷,或是身體所受的傷,我聽到許多人的經驗告訴我,那是被不以為然,或是被斥責不能提、不該提,不能說出自己痛苦與 脆弱的。

許多的孩子在幼童時期在不明的情況下被性侵、性騷擾,大人是漠視,甚至被斥責亂講話、行為不乖才如此;有許多孩子在目睹家暴中 過日子,卻被大人交代不准說,變相的要他們不能求助;有許多孩子遭受了至親的死亡與家庭的驟變,是被忽視,也是被制止不能讓外界知道,免得被人同情或貼上 標籤。

人的身軀即使長大成人了,不意味真的就具有了關愛與照顧心靈的能力。

而過去被錯待、被忽略與漠視,或是被斥責與被懲罰來處理傷痛的方式,不知不覺中,就內化到我們內在,成為我們對待自己傷痛經驗的方式,繼續著,以攻擊、漠視、壓制、斥責、說道理、懲罰,對待傷痛的存在與發生。

傷痛的療癒,首要的,必須先承認傷痛的發生與存在。不是故作輕鬆匆匆略過,不是左顧右盼不願正視,不是怪罪撇清以避免責任,不是急著恢復平靜而不願再提。

傷痛,若是還在,還痛,就需要接受傷痛還在,還痛。別試著和傷痛對抗,別試著擺平傷痛,如果傷痛會說話,它不會要這樣的對待,也不會希望是這些負面及惡意的方式。

傷痛的療癒,需要敷藥與包紮,也需要復健與鍛鍊,只是無形,而容易被忽略與輕看。

在冗長沉重,讓人很容易誤以為沒有終點的療癒過程裡,唯有愛,能讓我們安心的走在當中,唯有愛,可以讓我們知道,即使再大再多的不堪與醜陋,愛,都能撫慰與接納。

試著不再批判你的傷痛,停止所有的羞愧感與貶抑。生命,不是生來被羞愧感與貶抑佔滿,忘了生命可以有的其他美好感覺與經驗。

我現在的生命,最大滿足,便是聽到收到有人告訴我,真的感受到與體會到我對他的愛。因為這份愛的存在,他願意開始學習愛自己、善待自己。如果可以,也願意將這愛傳遞給更多的心靈,讓這世界人與人之間更好,更彼此善待。

人間必然有傷害存在,傷痛的人也必然存在,我們無法終結傷害的存在,因為有人,就可能有傷害的發生。但我們可以讓傷害不再發生,也可以選擇以愛回應苦痛的遭遇,並願意讓自己能夠走向療癒,在傷痛的破壞與失落後,一步一步的找回最初始的自己,那個天真與熱情,具有愛的生命。

心光網/蘇絢慧

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人呀人

我怕的,當輔導對像十分信任我說的話。會怕到跳起來長篇大論,解釋一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完全信任輔導員。長篇大論長篇大論。

個人信仰是,道是無道。莫崇拜或迷信任何人或存在。真理,得自己體驗應證。我和你說的,是我自己的體驗。

讀了Jeffrey Moussaieff Masson的 Against Therapy, 心理治療的歷史,其黑暗面。比較早期,心理治療的起初,許多試驗,許多不道德,許多心理治療師不自覺的濫用權利,許多被治療者結果成為心理治療被害者的故事。心裡很警愓。

輔導員也是人。一樣俱備人的弱點。人的陰暗面。一樣是脆弱的。

Against Therapy 最觸動我的,輔導關係打從開始就無法平等,來見輔導的人,都處於脆弱的狀況。輔導員多要平等對待,那不平等界線早已劃下。

被輔導對像也許不察覺,輔導員本身應知道。

電影傳達的訊息,心理治療師彷彿都無言聆聽。都平淡情緒無波動。那是假象。

因為,心理治療師或輔導員,也還是人一個。

平淡無情緒的心理治療師或輔導員,怎麼去感受當事人的諸多感受幫助對方去理解自己呢?

人是人,人充滿感受。感受無法很科學地被分析排列考據。人不該被當為物體(Object)來分析之後成為數據或科目。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傷痛

時常聽人說,我很傷,我很痛,可是誰沒有傷沒有痛呢?

曾經我也常這麼說。

現在覺得,是的,誰沒有傷,沒有痛;可是那不等於你的傷與痛便不是傷不是痛。

正視自己的感覺,是尊重自己的感覺。正視自己的傷痛,是尊重自己的傷痛。是尊重自己。

輕易地把傷與痛掃一邊,不等於傷痛便消失。那是否認自己,否定自己。

正視自己的傷痛,允許它的存在與發生,面對它,便很痛苦吧,一些些耐心,一些些愛心,讓它被看見,不逃它,一天,它一定會過去。真正過去。

那麼樣痛過了,心會柔軟,力量會增強,可以感受他人的傷痛,可以不害怕,可以更好地陪伴。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關於憤怒

曾經我對輔導員說:「我不生氣的。我看不到自己有脾氣。」

輔導員靜靜看著我,平和問我:「你對生氣的詮釋是甚麼?」

生氣,是那個下午,爸爸抓起椅子,轟然拍在桌子上,椅子折斷,桌子破裂,爸爸的手流出血來。

那一幕那麼震驚了年幼的我。那是我對生氣的理解。成長過程裡目睹許多父母的爭執,家裡的暴力,內心深處,我深信了生氣是可怕的,我不要生氣,不可以生氣。

直到被輔導員那麼一問。才看見了自己年幼的恐懼。才看見自己如何壓抑自己的氣怒。

我是人,人怎麼可能不會生氣?只,氣怒了,把氣怒強壓下去,轉移注意力,不自覺地以其他方式表露,或,自我否定,生氣了看不見自己生氣。

那一天之後,慢慢地,學懂正視自己的氣怒。學習看見自己的氣怒。允許自己生氣,允許自己的憤怒,讓它被表達,讓它被看見。

然後明白,憤怒並不可怕,憤怒可以被表達。憤怒是能量,能量沒有好壞之分,分別在於如何表達,如何轉化。

化憤怒為力量,話不是這麼說嗎?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精神病之診斷

精神病的診斷在於症狀的多寡及歸類。

診斷可以幫助醫生評定所需要的治療,並預測有關病症的可能性進展或變化;而對病者及家人而言,能夠給某個狀況掛個名字,有個名字,能讓他們鬆一口氣。

但診斷是有局限性的,每個人對心理困擾皆有個人的獨特體驗經歷及理解,不同的體驗經歷及理解可能產生誤解,特別是當醫生和病人來自不同文化、社會或宗教背景時;不同的醫生可能會對同一個病人下完全相異的診斷,只著重於症狀意味著不能充分地將患者及其處境作整體看待。而每一位病人的經歷對他個人都有其特殊意義,這是任何醫學診斷都無法足夠地考慮到的因素。

將診斷變成一個標簽是非常有害的,將一位精神分裂病者只視為「精神分裂病者」,憂鬰症者只為「憂鬰症病人」等等,而不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憂鬰症的父母、作家、工程師或學生」,等於診斷已經總結了患者的一切,否定了他的存在及個體。

診斷並不等於一個人的一生,它只是一個人身份或歷史的一小部份。

精神病可以痊癒,不少人已經痊癒。往往,一些患者在擺脫疾病後變得更堅強明智。另一些人,可能在危險期後仍然易受到傷害,時而復發; 再有一些,難以康復,需長期接受治療。而精神科醫生不可能準確地預測每一位病人的疾病結果。

每一類精神病都可能會痊癒。不幸的是,有時人們會被告知他們永遠不可能康復;這樣的說話加深患者既有的無力或絕望感,同時,可能導致患者自我放棄。

無論其他人說甚麼,重要的是永不放棄。

(資料取自英國MIND「理解精神病」手冊)

關於精神病

精神病並無那項是比較嚴重那項比較不嚴重這回事,許多人會有此觀念,譬如認為精神分裂症是最嚴重的精神病;事實,每一項精神病都不一樣,而每一位病人及親友所受的折磨無輕重之分,都苦。

精神病是社會最不被了解的狀況之一。精神病患往往和電視或電影裡描繪的形象不同。而許多精神病患經過適當的治療及支持,能夠過著建設性及豐盛的生活。

藥物及其他醫學治療對某些患者有幫助,但對其他人則不然。醫學性治療可能只是幫助康復的一部份,並非主要或唯一的幫助。

將患者問題只當作需要醫學性治療的疾病來看待是非常狹隘的觀點,防礙人們考慮患者生活中導致精神病的多種不同因素,及這些因素對他們的思維、感情及行為產生的作用; 也防礙人們進一歩探討現有各種不同的非醫學性治療方式。

因此,一些人選擇稱精神病為心理或情緒困擾。

患上精神病並不是任何人的過錯,更不是懦弱的表現,切莫因此感到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