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人呀人

我怕的,當輔導對像十分信任我說的話。會怕到跳起來長篇大論,解釋一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完全信任輔導員。長篇大論長篇大論。

個人信仰是,道是無道。莫崇拜或迷信任何人或存在。真理,得自己體驗應證。我和你說的,是我自己的體驗。

讀了Jeffrey Moussaieff Masson的 Against Therapy, 心理治療的歷史,其黑暗面。比較早期,心理治療的起初,許多試驗,許多不道德,許多心理治療師不自覺的濫用權利,許多被治療者結果成為心理治療被害者的故事。心裡很警愓。

輔導員也是人。一樣俱備人的弱點。人的陰暗面。一樣是脆弱的。

Against Therapy 最觸動我的,輔導關係打從開始就無法平等,來見輔導的人,都處於脆弱的狀況。輔導員多要平等對待,那不平等界線早已劃下。

被輔導對像也許不察覺,輔導員本身應知道。

電影傳達的訊息,心理治療師彷彿都無言聆聽。都平淡情緒無波動。那是假象。

因為,心理治療師或輔導員,也還是人一個。

平淡無情緒的心理治療師或輔導員,怎麼去感受當事人的諸多感受幫助對方去理解自己呢?

人是人,人充滿感受。感受無法很科學地被分析排列考據。人不該被當為物體(Object)來分析之後成為數據或科目。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傷痛

時常聽人說,我很傷,我很痛,可是誰沒有傷沒有痛呢?

曾經我也常這麼說。

現在覺得,是的,誰沒有傷,沒有痛;可是那不等於你的傷與痛便不是傷不是痛。

正視自己的感覺,是尊重自己的感覺。正視自己的傷痛,是尊重自己的傷痛。是尊重自己。

輕易地把傷與痛掃一邊,不等於傷痛便消失。那是否認自己,否定自己。

正視自己的傷痛,允許它的存在與發生,面對它,便很痛苦吧,一些些耐心,一些些愛心,讓它被看見,不逃它,一天,它一定會過去。真正過去。

那麼樣痛過了,心會柔軟,力量會增強,可以感受他人的傷痛,可以不害怕,可以更好地陪伴。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關於憤怒

曾經我對輔導員說:「我不生氣的。我看不到自己有脾氣。」

輔導員靜靜看著我,平和問我:「你對生氣的詮釋是甚麼?」

生氣,是那個下午,爸爸抓起椅子,轟然拍在桌子上,椅子折斷,桌子破裂,爸爸的手流出血來。

那一幕那麼震驚了年幼的我。那是我對生氣的理解。成長過程裡目睹許多父母的爭執,家裡的暴力,內心深處,我深信了生氣是可怕的,我不要生氣,不可以生氣。

直到被輔導員那麼一問。才看見了自己年幼的恐懼。才看見自己如何壓抑自己的氣怒。

我是人,人怎麼可能不會生氣?只,氣怒了,把氣怒強壓下去,轉移注意力,不自覺地以其他方式表露,或,自我否定,生氣了看不見自己生氣。

那一天之後,慢慢地,學懂正視自己的氣怒。學習看見自己的氣怒。允許自己生氣,允許自己的憤怒,讓它被表達,讓它被看見。

然後明白,憤怒並不可怕,憤怒可以被表達。憤怒是能量,能量沒有好壞之分,分別在於如何表達,如何轉化。

化憤怒為力量,話不是這麼說嗎?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精神病之診斷

精神病的診斷在於症狀的多寡及歸類。

診斷可以幫助醫生評定所需要的治療,並預測有關病症的可能性進展或變化;而對病者及家人而言,能夠給某個狀況掛個名字,有個名字,能讓他們鬆一口氣。

但診斷是有局限性的,每個人對心理困擾皆有個人的獨特體驗經歷及理解,不同的體驗經歷及理解可能產生誤解,特別是當醫生和病人來自不同文化、社會或宗教背景時;不同的醫生可能會對同一個病人下完全相異的診斷,只著重於症狀意味著不能充分地將患者及其處境作整體看待。而每一位病人的經歷對他個人都有其特殊意義,這是任何醫學診斷都無法足夠地考慮到的因素。

將診斷變成一個標簽是非常有害的,將一位精神分裂病者只視為「精神分裂病者」,憂鬰症者只為「憂鬰症病人」等等,而不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憂鬰症的父母、作家、工程師或學生」,等於診斷已經總結了患者的一切,否定了他的存在及個體。

診斷並不等於一個人的一生,它只是一個人身份或歷史的一小部份。

精神病可以痊癒,不少人已經痊癒。往往,一些患者在擺脫疾病後變得更堅強明智。另一些人,可能在危險期後仍然易受到傷害,時而復發; 再有一些,難以康復,需長期接受治療。而精神科醫生不可能準確地預測每一位病人的疾病結果。

每一類精神病都可能會痊癒。不幸的是,有時人們會被告知他們永遠不可能康復;這樣的說話加深患者既有的無力或絕望感,同時,可能導致患者自我放棄。

無論其他人說甚麼,重要的是永不放棄。

(資料取自英國MIND「理解精神病」手冊)

關於精神病

精神病並無那項是比較嚴重那項比較不嚴重這回事,許多人會有此觀念,譬如認為精神分裂症是最嚴重的精神病;事實,每一項精神病都不一樣,而每一位病人及親友所受的折磨無輕重之分,都苦。

精神病是社會最不被了解的狀況之一。精神病患往往和電視或電影裡描繪的形象不同。而許多精神病患經過適當的治療及支持,能夠過著建設性及豐盛的生活。

藥物及其他醫學治療對某些患者有幫助,但對其他人則不然。醫學性治療可能只是幫助康復的一部份,並非主要或唯一的幫助。

將患者問題只當作需要醫學性治療的疾病來看待是非常狹隘的觀點,防礙人們考慮患者生活中導致精神病的多種不同因素,及這些因素對他們的思維、感情及行為產生的作用; 也防礙人們進一歩探討現有各種不同的非醫學性治療方式。

因此,一些人選擇稱精神病為心理或情緒困擾。

患上精神病並不是任何人的過錯,更不是懦弱的表現,切莫因此感到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