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經由輔導,我體會一切必須由自己開始。
要愛他人,我必須先懂得好好愛惜愛護自己。先照顧好自己才去照顧他人。
華人的大我精神容易將這視為自私。我則將之體會為自愛。
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再怎麼愛他人,那愛欠缺基礎。
愛自己是懂得對自己寬容,原諒自己,接受自己,喜歡自己,不審判自己。
如果我做得不夠好,是,我不夠好,那麼我再努力。
如果我悲傷憤怒,我不讉責自己,我擁抱自己,允許自己。
我不是叫你對人大發雷霆哭鬧不休;我說的是,觀照自己感受,允許它的發生,允許自己感受悲傷憤怒哀痛。
看一看,它來自哪裡。
是面前這件事這個人嗎?還是面前這件事這個人所引發的一些陳年舊感受?
那是陪伴自己。
懂得了陪伴自己,再陪伴他人。
不然,陪伴,也許只是拯救。
不是拯救對方。是自己。
自己曾經的無助無力哀傷痛楚。
而愛自己,陪伴自己,是長遠龐大的工程與過程。
深沉的經歷。
在我,是永遠的學習。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關於陪伴/那審判的聲音
你熟悉嗎?認識的人裡,某人一而再,不停不停重復傾訴自己童年的創傷。
起先你很同情,陪伴領聽許多回後,一天你心裡說:Come on! Get over it!
我們習慣的,讓過去成為過去。
但怎麼讓過去成為過去呢?
過去的傷痛需要被看見、認同、同理。
所謂的放下,需要力量。
要放下之前需要提起一點兒力量。
被看見,被認同,被理解,是力量。
所謂陪伴。
陪伴是那個當下你在。
許多。許多當下你在。
那考驗你的耐性與愛心。
考驗你自己。
對自己,你有多寬容?多接受?
多陪伴?
多允許?
多接受?
你心裡可也怕傾訴太多惹人反感?
靜心聽一聽,看一看,看見嗎?聽見嗎?裡頭那critical的聲音。
你還可以做得更好。你應該做得比這個好。
你做得不夠好。
別抱怨。
你應該堅強。
要怎麼樣才是夠好,才是好?
為甚麼我必須堅強?
如果我不堅強了,又怎樣?
起先你很同情,陪伴領聽許多回後,一天你心裡說:Come on! Get over it!
我們習慣的,讓過去成為過去。
但怎麼讓過去成為過去呢?
過去的傷痛需要被看見、認同、同理。
所謂的放下,需要力量。
要放下之前需要提起一點兒力量。
被看見,被認同,被理解,是力量。
所謂陪伴。
陪伴是那個當下你在。
許多。許多當下你在。
那考驗你的耐性與愛心。
考驗你自己。
對自己,你有多寬容?多接受?
多陪伴?
多允許?
多接受?
你心裡可也怕傾訴太多惹人反感?
靜心聽一聽,看一看,看見嗎?聽見嗎?裡頭那critical的聲音。
你還可以做得更好。你應該做得比這個好。
你做得不夠好。
別抱怨。
你應該堅強。
要怎麼樣才是夠好,才是好?
為甚麼我必須堅強?
如果我不堅強了,又怎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