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Self fulfilling prophecy

唸心理學的時候,學會了這個名詞,Self fulfilling prophecy,自我實現預言。

那之後,便發覺日常生活裡這類自我實現預言無計可數。

這是人類生活裡一直都存在的現象,廿世紀一位社會學家Robert K.Merton正式將它定名。

所謂的自我實現預言,是那事情本來不是這樣,可你認為它是這樣,然後你的認為將本來不是這樣的變成了這樣,結果你實現了自己的預言。

舉個例子,一對情侶,女的某天看見男朋友比較安靜,心想啊對方是因為昨天那件事生氣了,便跟男朋友說,你生氣啊?男朋友其實沒把昨天那件事放心上,被問到,也沒多想,沒有啊,生甚麼氣?女朋友心裡認定了對方是生氣,生著氣不講出來呢,便說,生氣就講嘛,我又不是不知道你生氣,老是生氣了不出聲!男的這會兒開始感覺一點兒氣了,甚麼生氣了不講,明明沒生氣!可女的心裡是認定了,不停追問下去,言語間一來一往,男朋友終於被惹到當真生氣了,「我現在就是生氣了!」冒出口,啊,女朋友便實現了她的預言:是不是?!我就知道你生氣!

由頭到尾沒發覺是因為自己預言/認定了對方生氣,才惹到對方生氣。

明白了自我實現預言後,我時常留意及檢查自己對他人的感想及種種觀念,事情當真如此嗎?還是那只是我個人的想象罷了?不停地學習開放與客觀,學習不認定一定是這樣或一定是那樣。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關於潛意識

和朋友談話,談到潛意識。

關於潛意識,我覺得我們不知道的還太多。

我們只知道我們知道的。不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

關於意識,我知道的是,意識可分為unconscious(不意識,不知道,盲點), subconscious(潛意識), conscious(意識、理智)。

潛意識,subconscious,半浮著等待著被意識到的。

由潛意識到意識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輔導工作裡的其中一部份便是讓當事者逐漸地經歷這過程。逐漸看見及明白自己的言行舉止感受如何被潛意識控制。

除了對話,音樂、美術、詩、文學、舞蹈、戲劇等等都是可用的媒介。

想了解自己的潛意識,最直接的方法我覺得是和自己對話,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然後問為甚麼,為甚麼我這樣反應那樣反應,這樣感受那樣感受。

我認同尼采說的,all human relationship is a power struggle(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權力掙扎),那權力的掙扎是很潛意識的運作;他指的不單單是我們日常生活裡看見的一些權利慾控制慾特別強的個案;若加以留意,特別是伴侶關係,很容易發覺這種權力掙扎現象。父母和孩子之間也常看見。基本上,那是很自然的求生本能,我們需要感覺 I'm in control(我有自主權──我存在);我想尼采並無鄙視的意思,而是理解那是自然及必然的現象。

而這權力掙扎,探尋個人的存在,我覺得,是非常潛意識,外在看不見的運作。

後記: 朋友寄來一段文字與我分享,關於潛意識;我讀了覺得非常切合這篇文字所說,將之抄來。

"Photography - both the craft and the art - helps me to be. It allows and enables me to live creatively, which is to honour Creation and my own existence. As I consciously pursue my craft, my concerns, anxieties, fears, loves, hopes, and dreams bubble up from my unconscious. In this meeting of the conscious and the unconscious, I can acknowledge my wounds and experience healing."

Freeman Patterson, ShadowLight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被照顧

那一天倫敦狂風暴雨,打落了好多樹枝。

那一天我們聽到消息,同學祖發生車禍,腦袋被醫生取掉一部份以舒緩腦內高壓;祖陷入昏睡。

我們坐在那小小空間,同體感受生命的震撼。我眼淚不停地流。心顫抖不歇。

待放學,同學們堅持不讓我騎腳車回家。說風太大,太危險。要用車子載我。

我笑,比這更大的風雨我都騎過,我沒事。

同學們繼續堅持。我心裡明白。道謝。我說:「我不習慣被照顧。」

講師說:「也許,可以學習被照顧;那麼,你可以允許輔導對象被你照顧。」

是的,我自小獨立,真的不曉得該怎麼樣被別人照顧。我總是甚麼都嘗試自己面對,自己解決。從來不表示軟弱。從來不知道該如何表示。

在我最痛苦的時候,家人不知道,朋友很多不明白,明白的,看不見我允許被照顧的空間。

現在,我明白了自己的脆弱,但要如何被照顧,也只看到了一個起點,一隻腳輕輕踏出,輕輕放下。也只跨出了那麼一歩。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和存在主義有關,我外婆的死亡

外婆的死不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面對死亡。

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面對至親愛的人的死亡。

一直都感覺自己是孤獨的,心裡最親的人,是外婆。

那一天早上七點,小阿姨打電話來,說外婆不停嘔血。

早上八點,我回到外婆家。

外婆躺在她心愛的帆布床。我摸摸外婆肩膀,叫她,阿婆。

外婆眼張張看我。她知道,我回來了。

我一直坐在外婆旁邊。她不停嘔血,我不停替她抹血。

到現在,仍然記得。永遠不會忘記,空氣裡血液的味道。

起先,血液衝上喉,外婆會抬起頭,把血吐出。後來,她沒了抬頭的力氣,平躺著,血由嘴角噴湧。

我和道外婆會失血過多,會死。我很心痛。同時很仔細地想。

我愛外婆。

我對外婆說,阿婆,你這樣嘔血,失去太多血,不送你進醫院輸血你會不行,我送你進醫院好不好?

那之前一個星期,外婆在陳志勤醫院住了一個星期,她很不喜歡。很不開心。很痛苦。

問的時候,外婆已完全無力。可是我看見她努力,掙扎。我看見外婆的眼神。我看見外婆說,不。

我很傷心。我知道外婆要去了。

我很快地在腦子裡想了一輪。決定我承受得起後果。

我覺得我必須尊重外婆最後的意願。

阿姨,媽媽,問我,是不是該送外婆進院?

我很簡單地說,外婆不要進院。

我看見害怕,不安,不懂,不知道的身軀。

但我是永恆地不被動搖的。

我甚麼都沒多說。只是沒有人要來動搖我。

坐在外婆旁邊。後來的血,不再是液體,是綢濃的血塊。

外婆平躺著,黑黑的血一塊塊冒出嘴角。

我一滴眼淚都沒有流。安靜地,不停地替外婆揩抹血塊。嗅著那刺鼻的血腥味。

空氣裡濃重的汅血的味道。

終於外婆吐出最後一口氣。

當然,喪禮上,有人指責我不送外婆進院。

我的回應,只是一個眼神。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存在主義之,死亡

唸著輔導課程時,講師和督導時常和我們強調 Ending,結束,的重要性。

和輔導對象結束關係前,必須給他們極充足的時間及心理準備。

我漸漸明白,生命裡,充滿匆促的結束。

許多的來不及,遺憾。

因為,我們不去面對死亡。

因為,我們願意相信,自己會有更多時間。

因為,我們願意相信,天長地久。

外婆去世的時候年紀不算輕,八十二歲。我沒有心理準備嗎?我有。

可是為甚麼在她臨終之前兩年時間,當她擁抱我,我全身肌肉繃緊?為甚麼我沒有放開,擁抱?

外婆去後我因這點傷痛。

因為,我沒有那樣的想法,可能明天,下一秒鐘,她就不在了。我就不在了。

我有心理準備她會死,我會死。然後我只是一直這麼樣想。

沒有去感受,譬如這一刻,她死了,我死了,那會怎麼樣呢?我會傷心,我會痛,或者她會傷心,她會痛;然後,又怎麼樣呢?

我其實沒有去想深一層,感受深一層。

停在一個點。

在還不是放句號的時候,我放了句號。

匆匆結束未完的省思。

外婆去後,我開始思考。

然後爸爸去世。

那之後,我開始真正學習面對死亡。感受死亡。

然後,我的同學突然去世,我的老人家朋友去世,一個新生的嬰兒去世,輔導對象的伴侶突然去世.......許許多多的死亡,許許多多倉促的結束。

終於我明白,我必須學會死亡,認識死亡,懂得死亡,才能學懂怎麼生活。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一點點經驗之後

寫起這部落格的時候,我是不知道它會怎麼發展的,真的只能見歩行歩,從中學習。

後來無意中做起了網上輔導,是我始料未及。

所受的訓練,讓我知道要做輔導,本身的成長最重要。所謂本身的成長,是不停地成長,時常要自覺,時常要察覺,要自覺察覺自己的心態,時常檢討自己;然後要學習敏感輔導關係裡當事者的感受。永遠不可以忘記,儘管輔導員位置不高高在上,但無可避免的輔導者與被輔導者打從開始位置就是懸殊的──長話短說,就是輔導員應該學習問心無愧地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因為他無可否認地相當程度上有那左右另一個人的生命的力量(power)。

輔導員是可能不是幫人,反而害了對方的。

我一點點的網上輔導經驗讓我發覺,關係發展下去,當事者逐歩深入,內心的情感開始浮面──本身的被輔導過程讓我認識到內心情感的強大衝擊,那感覺是可以像狂風捲落葉的,可以像被強大的急流帶著,身不由己地目不見光不停碰撞,皮開肉綻──當事人若也經歷類似過程,隔著時空,我如何確保他的安全?

輔導關係也好,日常關係裡也一樣,所有轉變的發生必須天時地利人和,條件俱備。

曾經接受輔導,我知道那過程完全改變我的生命,同時我知道,自己用了多大的心力才捱了過來。那時期,我有極強大的支助,我的同學與講師,他們都明白都體會箇中艱苦。

那時期,我不停地頭髮一撮撮掉,俗稱鬼剃頭。靈魂可以堅強,身體不停發出訉息,承受著極大的精神壓力。

要說的是,我個人覺得網上輔導是行不通的。因為我相信情感的必要與重要,因為我相信人不能單單依靠理智來成長,理智可以幫助我們管理生活,但讓我們成長的,是感覺,內心的情感,它們需要有自己的聲音和名字,需要被看見,被認識,需要由陰暗的角落走出來,被愛,被接受。

網上可以做的,我可以和你分享我的經驗,分享我對心理的理解,分享我所認識的生活管理方式,但在網上,其實我不能真正地陪伴你的情緒,陪在你旁邊,陪著你悲傷哭泣發怒恐懼.......。

輔導不是營救,輔導對我而言是個人的成長,靈魂的成長。

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再說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是很個人主義的。

要說存在主義跑不掉叔本華、尼采、沙特,要追蹤歷史可以挖出有的沒的一大堆名字。現代知名的是Rollo May和Arvin Yalom。這兩個人之前又有其他一些名字。但歷史不是我的興趣。

存在主義基本上也反快樂主義。但我的理論是,既然是個人主義,快樂悲觀都是閣下的事。我的理解是,我是我,你是你,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

Yalom整理出來的,存在主義的四大恩賜(giving)是孤寂(isolation), 死亡(death), 生命的意義/無意義(meaning/meaninglessness of life)及自由意志( freewill)。

現在只想說說孤寂。

年輕的時候,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來的時候我一個人來,走的時候我一個人走。生命是寂寞的。

後來我發現,痛苦的時候,我可以嘗試要他人分擔,但他人不可能分擔我的痛苦。我的痛苦在我裡頭,感受的是我。一如我爸臨終前的痛,我願意替他分擔,但分擔不了。

這,便是孤寂。

我的理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寂的。有精神信仰的人不孤寂嗎?有家庭伴侶的人不孤寂嗎?可不就是因為孤寂人們尋求精神信仰結婚生子連群結社嗎?

尼采說,我們創造了上帝,我們殺死了上帝(We created God, we killed God)。

後來我認識了孤寂,接受了它,不再害怕。心裡便安和了。

生命對我而言沒有好或壞,只是一個過程。很墮落嗎很爛嗎很振作嗎很積極嗎很消極嗎很憤怒嗎很有愛心嗎,都是個人的選擇,都,只是一個過程。一個經歷,學習,存在的過程。

我不能以自己的好壞對錯去判斷他人。存在主義。

我尊重個體生命,存在主義。

我愛我的生命,我的存在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