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華人的文化

很多年前,我曾經有一位朋友情緒困惑低落之際提起童年慘事,在場的其他朋友對他加以責備: ′你不可以這樣一直用你父親來做藉口,那些是已經過去的事了...′

後來我想起這件事,很為那位朋友難過。

那其他朋友當時的反應是典型的華人態度。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現在你已經長大了。

由自己的輔導經驗我發覺,是的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不能改變無謂追究。問題是,過去的傷痛尚未康癒,所謂追究,其實是一個嘗試康癒的掙扎。掙扎著去理解為甚麼。因為裡頭在痛著。

這,是我經過輔導,流了那許多淚之後的體會。

由自己的經驗我發覺,華人一直被教育壓抑自己的情感。我們是不被鼓勵去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我們被鼓勵的是溫和(不發脾氣),含蓄,有禮,孝順...

同時我發覺,華人的文化裡,′父母大過天′,孝順的觀念根深蒂固,我們不懂得如何成熟地表達自己心裡對父母的不滿,不懂得體會父母給予我們的傷害──是的,我們的父母親可以傷害到我們。

儘管他們是無意的。

當我和華人輔導對象坐著,當他們提到自己怎麼受到傷害了,父母如何令他們失望,他們對父母多麼生氣了,時常,他們都會顯得不安,彷彿自己做了甚麼大逆不道叛經離道的事,覺得自己不該這麼樣講父母。

那是,華人的文化。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最近比較alert自己的情緒。比如知道這是生氣那是妒嫉之類的。可是,卻又允許自己繼續生氣下去。生氣沒什麽不好妒嫉沒什麽不對是吧。是心理意識給的signal要我們去找出什麽問題嗎?

匿名 提到...

我,劃一條線楚河漢界是人們的習慣,生氣是不好的妒嫉是不好的,忍耐是好的勤勞是好的,諸如此類。好與不好往往很多灰色地帶,依情況立場而定。譬如說生氣不好嗎?生氣卻有它存在與發生的必要,它的本命是保維主人,生理學而言,生氣時人體所分泌的化學物及賀爾蒙是為自衛或自保,身體繃緊準備作戰或逃命(fight or flight),若沒能生氣的功能,人類或許早已滅亡。

我想,所有情感的存在與發生,都自有前因。

你能夠對個人感受警覺,是可喜的。知道了便能夠進一步去決定要不要做些甚麼。

好不好呢,我想在於它對你的生活,人際關係和個人的健康有甚麼樣的影響。聽你語氣,感覺你想改變,不想自己繼續生氣或妒嫉,可是感覺無力與無奈?

匿名 提到...

每次到了路口(要不要做些什麽),總會有一個想法,問自己是時候了嗎?那個‘時候’到來了嗎?因爲我試過時候到了我很自然做出一個很大的決定。後來我相信真的有‘時候到’這囘事。而我想,如果知道了時候卻未到可能就得再等待。
你認爲呢?

是啊,我想改變。每次都察覺到它的浮現是很累人的。遇到的時候就會感到無奈和無力,很不喜歡。雖然知道每個浮現的東西都是我們的功課。經過了之後又會覺得值得,又跨過了真的值得。

匿名 提到...

我,我覺得,我相信人的直覺,我相信你的直覺。人的潛能,可以拿一粒馬鈴薯作比例,只要有光,馬玲薯自會向著光線成長。感覺,你現在的生命是有著光線讓你成長的。

匿名 提到...

我,沒將你回言登出。輔導必須絕對尊重個人私隱,這是我要求讀者不放真名的原因。往後如果有甚麼說了不願被登出的請放心指明,我會遵意不登。

其他的,寫這部落格主要希望可以幫助一些人對輔導有點認識,同時希望所寫所談的讀者能夠受益,因此會原文照登。

祝福你。好好走下去。我對你有信心。